古朴的石拱桥横卧水上,与粉墙黛瓦的民居,共同勾勒出江南水乡的诗意轮廓。在6月27日开幕的“2025苏州‘非遗进校园’之‘精雕细刻’主题展”上,来自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校的学生陶艺作品,带着泥土的温润与水乡的灵韵红启网,亮相苏州博物馆西馆,成为该校深耕非遗陶艺特色教育十载、创新劳育美育融合实践的鲜活注脚。
《我的家乡》构建了周庄古镇的意境缩影。实习生 奚江月/摄
在该校品类丰富的展品阵列中,一件题为《我的家乡》的陶艺作品格外吸睛。它由五名学生合力完成,以周庄地标“双桥”为创作核心,将一横一竖的石桥形态、一圆一方的桥洞设计生动呈现,沿岸点缀着青瓦白墙的古宅红启网,巧妙地在有限空间内构建了周庄古镇的意境缩影,诉说着孩子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。
“陶艺与水乡元素本就高度契合,更与周庄的历史底蕴深度呼应。通过陶艺课程的载体,孩子们将周庄古镇的美好融于陶土中,让观众即便不亲临古镇,也能通过这些作品,直观感受周庄的独特韵味。”周庄中心小学校副校长顾龙在现场分享道,参加此次活动旨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“活起来”“走出去”,让非遗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。
展开剩余59%据介绍,周庄中心小学校的“水乡娃陶艺工坊”自2015年成立以来,始终践行“以劳育美、以美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依托国家级陶艺赛事平台,师生围绕水乡建筑、水乡民俗、红色教育、生活造型等主题进行多元化创作,学生多件作品曾获国家、省、市级奖项。
周庄中心小学校成为“非遗进校园”昆山代表。苏报融媒记者 周函/摄
让陶艺走出课堂,是周庄中心小学校深耕劳育与美育融合的重要实践。近年来,该校陶艺团队的孩子们多次走进周庄古镇文化街开展实践活动,作品还在长三角各地的特色工坊、苏州博物馆等地进行展示,学校美育教育成果也多次在苏州市级活动中汇报,推动艺术回归生活场景、传统技艺在与公众互动中焕发魅力。
周庄中心小学校让陶艺走出课堂。实习生 奚江月/摄
展望未来,周庄中心小学校对非遗传承的探索仍在持续推进。顾龙表示,下一步,学校将聚焦陶艺的“活态升级”,通过搭配绿植造景、水生物,辅以柔和灯光与古典音乐,打造“微景观场景”,为静态陶艺注入动态生命力。与此同时,学校在持续开展陶艺、盘扣两大特色非遗教育的基础上,系统推进学生“从陶到瓷”的技艺拓展,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承载度。
据悉,“非遗进校园”作为今年“美遇苏州”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被列入苏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,通过推动优质非遗资源直达校园,实现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。
原标题:非遗传承浸润水乡情 周庄学子陶艺作品亮相苏博西馆红启网
发布于:重庆市红腾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